甲凤龙天顾问 17722641319

名学的经典意义-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

发布:2024-11-18 16:52,更新:2024-11-18 16:52

       名学的经典意义-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

       上一次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名学,姓名、名称背后有极其深刻的道理,直至现代,依然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问。

        这次我们探讨名学的起源及其在经典语境中的意义。 

        名学起源于:象数思想中的“象”,是研究人、事、物、业(象)、情的名称、文字之间关系的学问学术。

        名学与名家,是二个不同概念,并不是同一个概念,名家是由名学发展而来,主要研究名辩之学,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,在后面名辩学部分再做详细探讨。 

        象、数、理思想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占卜,结绳记事和文字都是由“象、数、理”发展而来,文字是结绳记事的情意、意境、形象化的载体,关于文字的起源和文字学下次再做探讨。 

甲凤龙天 1.jpg

        我们祖先很早就关注到名称的重要性

       《礼记·祭法》曰:“黄帝正名百物,以明民共财。”在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等早期经典著作中,我们可以找到名学的萌芽。 

       《尚书·dayu谟》曰:“名言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。”

        汉代孔安国注曰:“名言此事,必在此义;信出此心,亦在此义。”

        事、名、心、信、义、言必须统一,即:语言的意义、名称的意义、心中的意义与事物必须统一起来。

       《周易·系辞下》曰:“开而当名,辨物正言,断辞则备矣。其称名也小,其取类也大。”

        注曰:“开释爻卦之义,使各当所象之名。辨天下之物,各以类正定言之。开而当名,及辨物正言,凡此二事,决断於爻卦之辞,则备具矣。托象以明义,因小以喻大。”

        从现代角度解释这段话:(易经)卦象的象征与卦名的意义相互匹配;对万物分类抽象恰当,卜辞解释正确;用这两种方法,卦辞解释万物就非常准确完备了;这样易经就能用有限的卦象,通过分类的方法,解释纷繁复杂的事物。 

        名学在先秦时期是一门显学,重要的哲学家都对名学进行过研究,重要的经典著作,如:现代名经都有关于名学的内容,从古代经典著作的语境中,可以体会其意义。 

        如: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曰:“名有五:有信,有义,有象,有假,有类。

         以名生为信,以德命为义,以类命为象,取于物为假,取于父为类。” 

        如:《道德经·第一章》曰:“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”

        名称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。 

        孔子曰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

       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”

        正名是社会生活的第一步。

        邓析子是名辩学的开创性人物,

        如:《邓析子·无厚篇》曰:“故见其象,致其形;循其理,正其名;得其端,知其情。若此,何往不复,何事不成。”阐释了象、形、理、端、情、名之间的关系。

        墨子是先秦逻辑学的集大成者,著有《墨经》,又称《墨辩》,包括上下经和解说,凡四篇,一说《墨经》还包括《大取》、《小取》,共六篇。

         如:《墨子·小取》曰:“夫辩者,将以明是非之分,审治乱之纪,明同异之处,察名实之理,处利害,决嫌疑。焉摹略万物之然,论求群言之比,以名举实,以辞抒意,以说出故,以类取,以类予。”

         关于先秦逻辑学,后面类推逻辑部分再做探讨。 

         公孙龙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,

         如:《公孙龙子·指物论》曰:“物莫非指,而指非指。

         天下无指,物无可以谓物。非指者天下,而物可谓指乎?指也者,天下之所无也;物也者,天下之所有也。

         以天下之所有,为天下之所无,未可。”

       “指”是名称的指谓,《周易·系辞上》曰:“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”,六书中有“指事”一法。

         这段话比较晦涩,说明了名称、指谓、事物之间的关系。

         指谓是人的创造,存在于人心之中,而事物则存在于客观世界中,所以“指也者,天下之所无也;物也者,天下之所有也”,名称可以指谓事物,事物却可以离开指谓独立存在。 

         荀子是战国晚期baike全书式的人物,对名实论作了详尽论述。

         如:《荀子·正名》曰:“后王之成名:刑名从商,爵名从周,文名从礼,散名之加于万物者,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,远方异俗之乡,则因之而为通。

         散名之在人者: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;性之和所生,精合感应,不事而自然谓之性。

         性之好、恶、喜、怒、哀、乐谓之情。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。

         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……。

         是散名之在人者也,是后王之成名也。”

         这段话概述名称的分类起源,说明“性、情、虑、为……等“散名”的定义。 

         从先秦经典语境中,可以感受名学的复杂和深刻,在后面的学习中,还将大量引用经典语境。

         下次,我们探讨汉字的起源和文字学。


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老街永新街51号八达商城二楼66号
  • 电话:17722641319
  • 联系人:田济纲
  • 手机:17722641319
  • 微信:jflt41319
  • QQ:616739055
  • Email:616739055@qq.com